仿古式龙柱

发布日期:2019-08-29 | 点击:


     这些石龙柱的造型与唐代皇陵的望柱十分相似,也是八角形的柱身立于方形的柱座之上,柱础上同样用莲瓣作装饰。石龙柱柱之顶也是在一层须弥座上顶着宝珠,也有更简单的在柱顶直接顶着一只葫芦形宝珠。宋代皇陵集中建在河南巩县,共有八座帝王陵墓,它们的规模虽没有唐代皇陵那么大,但多座皇陵除地宫外也都有地上的上宫和宫前的神道,神道两侧都排列着石人、石兽,也都有对石柱立于神道之首。

石龙柱
       唐、宋两代的皇陵望柱造型虽然简洁明快,甚至显得有些简陋,但并不意味着神道石刻作品的整体风格。乾陵神道上自南面的望柱开始至北面的石碑为止,共有石兽、石人34件;宋真宗的永定陵神道自望柱至镇陵宫人共计58件;其中无论是石马、石象、瑞兽、石羊还是文臣、武将都经过精雕细刻,其中有的如唐昭陵六匹骏马浮雕还成为古代石雕艺术的珍品。三、明、清时期。仍以皇陵为例,明代先在都城南京建造了明高祖朱元璋的明孝陵,自明永乐帝开始又在北京建造了明十三陵,这两处皇陵虽有大小,但都有一条长长的神道,在系墓表列的石人、石兽之首也都有一对望柱。观察这些地处南、北各方的望柱居然造型几乎相同,但却又不同于唐、宋时期的陵墓望柱。总体造型比唐、宋时望柱粗壮而敦实,八角形的柱身立在八角形的标准须弥座上,座上有莲瓣装饰。柱身上小下大有显著的收分,柱顶用双层圆盘,也可以看作是一层用上下枋与束腰组成的须弥座,承托着上面的帽形柱头。柱身和圆盘的表面都用浅浅的浮雕云彩纹作装饰,远望不破坏望柱的整体造,近观还很细致。帽形柱头外表雕有龙体与云纹,其雕法比柱身雕饰起伏略大,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明十三陵在神道之前有碑亭,亭内石碑专记陵墓主人的事迹,在每一座皇陵的宝顶之前还有一座方城明楼,楼上有石碑刻着陵主姓名,所以这里的望柱更没有标明陵主人的功能了。
石龙柱
       清代皇陵除在辽宁有三座祖陵之外,清王朝进关定都北京后在河北遵化与易县两地先后建造了清东陵与清西陵,在这两地的诸多皇陵中都设有神道和位于道首的石头望柱。有意思的是,这些清陵的望柱在造型上与明代望柱又有了小小的变化。总体上都是八角形的柱身立于八角形的须弥座上,有的还在须弥座四周加了一圈石栏杆,栏杆柱头上立着小狮子。柱顶双层圆盘顶着帽形柱头。但这里的柱身没有收分而上下一般粗细,顶上的帽头不但没有收分而且有的直径还比柱身大,所以使望柱总体显得更加粗壮、敦实而缺失峻峭感。此外柱身的云纹和柱头的龙纹雕刻起伏都比较明显,所以总体形象上比明代望柱更显华丽,更像一件石雕艺术品。
石龙柱
       明朝实行分封诸王的制度,即将不能继承皇位的诸星子分封至各地为一方之王,他们及其继承者死后即在当地兴建王墓。这些王墓当然不能与皇陵相比,但也有一定的规模,有的在墓前也设有牌楼、望柱和少量的石象生。广西柱林市郊区有座明庄简王墓,在墓前神道之首也有一对石望柱,它的形象与明皇陵的望柱完全不相同:一条巨龙缠绕在八角形的石柱子上,龙头在上,都朝内左右相望,左龙头下方还有一颗用龙爪抓着的宝珠,形成一幅二龙戏珠的场景。八角柱立于莲瓣柱础之上,柱顶有一方形柱头,雕着回纹装饰,巨龙缠柱,龙身高突,虽显粗糙但却有气势。河南新乡市郊有一座明潞简王墓,建于山岗地,坐北朝南。在墓区之南建有石牌楼,牌楼两侧竖立着一对石望柱,此处望柱为四方形立于方形须弥座上,柱顶亦为须弥座,根据牌楼的形式,望柱顶亦应有小兽一只,现已不存。在方形柱身的每一面均雕有行龙两条,一上一下龙头均朝上,头前各有一颗火焰宝珠。这里的二龙戏珠的表现形式与明庄简王墓望柱上所表现的又不相同。柱上龙体采用高浮雕技法,具有明显的装饰效果。


上一篇:古代石龙柱介绍

下一篇:广场石龙柱造型分析